7月18日,长沙市开福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全消声室。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
7月18日,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“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”授牌,标志着实验室在高层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方面迈上新台阶。
“成立以来,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探索音视频领域的先进技术,打造世界一流的音视频实验室。”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主任涂永峰话语铿锵。
关上车门,打开音响,享受一场演唱会级别的音乐SPA;设备开启,立体环绕的声画效果,让客厅变身视听大影院……
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成立仅一年,从人—家—车装备、AI赋能音视频内容、音视频专业测试三个领域推动技术创新,构建起音视频国产化、平民化、底座化强劲支撑。
记者在实验室展厅实地感受,U盘大小的电视机顶盒能无线化“即插即用”,电视画面瞬间实现4K级别画质和双Vivid音效效果。
AI双目直播相机不仅能用手势控制镜头推进、拉远,还能拍出景深效果、实现绿幕抠图,主播单人即可在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搭起高质感直播间。
“今年10月,AI双目直播相机有望量产上市。”实验室产业生态发展部部长胡广介绍,AI双目直播相机集成10T算力、三轴增稳、AI色彩调节和电影级虚化效果,可使移动直播和手持拍摄场景更清晰、稳定、智能。
目前,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产品涵盖智能终端、音频技术、视频制作及AI应用四大领域,包括AI电视宝、菁彩声无线音箱、AI视频翻译和AI双目直播相机等多款音视频创新产品,都是音视频领域的高端前沿产品。
胡广表示,实验室将持续聚焦国产音视频生态进化,基于国产芯片,开发音视频领域创新产品,推动AI技术赋能音视频内容生产,开拓市场蓝海。
今年来,湖南卫视每周五的《歌手2025》舞台,全球顶尖歌手汇聚,共同奉上殿堂级视听盛宴。让屏幕前观众“身临其境”的秘诀,在于全网首发的“4K超高清双Vivid直播”技术。
这套技术标准,被誉为中国超高清产业的“技术珠峰”。它能从视觉和听觉上真实还原影音,为观众带来真实、沉浸体验,正逐步替代国外标准。
作为“双Vivid”标准核心研发单位之一,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累计参与30余项国际国内标准制定,技术成果已应用至超高清制播、智能媒体生产等全产业链环节。
涂永峰介绍,实验室致力于推动全球领先的音视频技术研发与创新,紧密结合国际前沿科技与满足国内产业需求,构建音视频“采、编、播、传、显”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。
目前,实验室汇聚高水平、国际化人才团队,已累计提交专利申请85项,5年内将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音视频技术研究中心、产业联合创新平台和产业赋能基地。
随着全球微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,2025年出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亿美元。传统人工译制成本高、周期长,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。
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研发的一站式全流程AI视频翻译工具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方案。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AI视频翻译工具集成大语言模型、声音克隆、人声分离、字幕识别等AI视频算法,能提供超20个语种翻译支持。
今年4月,实验室牵头成立马栏山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,为“文化出海”战略注入新动能。记者现场看到,工作人员鼠标点击“AI智能译制”,短短几分钟,一段角色众多、台词密集、情感多元的中文短视频,就转换成文本准确、语调自然连贯、情感还原度高的英文版短视频。
“传统人工译制,一部120分钟的微短剧仅完成字幕翻译就至少需要3天。”胡广介绍,如今相同时长的微短剧完成翻译和配音仅需4到5个小时。
高新技术加持,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今年预计产出超10000部高质量微短剧翻译作品并投放海外市场。
日前,实验室申报的“AI视频翻译—短视频出海”项目入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。
胡广说,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音视频AI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走向国际舞台,将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强力技术支撑。
湘潭9岁网球女孩晒成“老抽色”走红,爸爸:光线和背景问题,肤色健康,偶像是郑钦文